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你了解多少?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细胞变性、水肿和坏死的一类病毒性疾病,特指甲、乙、丙、丁、戊这五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即乙型肝炎是在全球尤其是国内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肝炎。
一、乙肝病毒是什么?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BV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部分由乙肝表面抗原组成,核心由双链环状DNA组成。1963年,布隆伯格教授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原成分,最初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我们经常说的“奥抗”,1974年正式命名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
HBV的抵抗力较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但65℃下只能存活10 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此外,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二、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是通过血液和体液途径传播的,包括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输血、血制品、破损伤口接触了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医疗性操作和性接触等导致传播。
一般皮肤接触是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的,因为正常的皮肤黏膜具有保护力,经过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不会感染。
但是如果皮肤破损了,接触了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少量病毒进入体内就会造成感染。比如纹眉、穿耳洞、纹身、不洁注射等,都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可能也会被感染。目前,因为对输血源控制得非常好,输血感染乙肝的风险已经基本消除了。
性传播风险也比较大,包括同性、异性都有可能。
垂直传播是指从母亲到孩子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若在分娩时母亲病毒载量高,则母婴传播概率高。目前,通过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或联合抗病毒药物降低母体病毒载量,可以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做到零传播。
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HBV。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乙肝。
三、感染乙肝病毒后需要治疗吗?
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细胞损害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但乙肝病毒阳性的人群并不一定都有肝炎,这是乙肝非常重要的特点。
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发不发病不仅仅取决于病毒,还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是否有攻击性,就像打仗一样,病毒是一方,机体免疫是另一方,肝细胞是战场。
如果机体免疫去攻击乙肝病毒,肝细胞就会被破坏,就会出现肝炎、肝损害。
假如机体免疫不去攻击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会在体内复制,病毒量会很多,但不会破坏肝细胞而导致疾病进展,就没有肝炎。
所以感染乙肝病毒只是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机体免疫是另外一个因素,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等于就一定是乙型肝炎,取决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强弱。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对肝细胞没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引起炎症发生,而炎症反复存在是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原因。
那有乙肝病毒就一定要抗病毒治疗吗?从理论上来讲,感染HBV后,如果体内能够检测到乙肝病毒,都应该抗病毒治疗。但是,一方面由于现有抗病毒药物的局限性,很难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另一方面,一部分病人处于免疫耐受期或免疫控制期时,暂时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所以,就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需要抗病治疗。
四、乙肝有哪些危害?
乙肝的危害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乙肝会发展为重型肝炎,也叫肝衰竭
肝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肝衰竭的患者病死率比较高,因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导致肝脏不能发挥其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大出血、严重的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感染等,危及生命。
2.导致肝硬化
肝脏反复炎症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慢性进展后会出现肝硬化。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脏不能正常工作,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肝性脑病或肝昏迷、腹水、自发性腹膜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都是致命的,所以要预防和控制发展成肝硬化。
3.导致肝癌
我国每年有30多万肝癌和乙肝相关,乙肝导致肝癌的病死率高,危害严重。肝癌早期发现(3厘米内),通过介入、射频治疗等,或手术可以长期存活,晚期肝癌则预后不佳。因此,应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肝癌,早期治疗。
除了以上三种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形,此外该病症对患者身心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患者会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
目前总体来看,乙肝通过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有效阻断疾病的进展。若暂时不需要治疗也要定期检查,发现疾病进展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