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最新调整!百白破疫苗从4针增加到5针啦!

来源:www.kangzhu.com  发布日期:2025-01-03 14:36:36
百白破疫苗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该疫苗自1978年纳入计划免疫以来,出生宝宝全覆盖进行预防接种,保护宝宝们免遭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的侵害,使我国百日咳发病率、流行率维持在低水平状态。

但在长期的免疫接种中,发现百日咳免疫程序也有一定的不足,国家预防控制局于2024年12月25日,下发了《关于国家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相关工作的通知》,对我国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程序将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与国际接轨


01 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

调整前:基础免疫3剂,加强1剂共4剂,即3、4、5即18月龄各1剂,6周岁加强一针白破疫苗。


调整后:基础免疫将首剂百白破疫苗提前至2月龄,第3剂推迟1个月,即2、4、6月龄各1剂,18月龄加强1剂不变,同时在6周岁的白破疫苗调整为百白破疫苗。

至此,百白破疫苗从4针调整到5针。

02 白破疫苗免疫程序

如果儿童在满7周岁前,完成5针百白破疫苗接种,则视为全程接种;如果在这期间少于3针百白破疫苗接种,那么,在7—11岁用白破疫苗补种。

03 全世界各国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

各国百白破免疫程序略有不同,如美国、欧盟、加拿大、中、南美洲等国大多起始月龄为2月龄,共5剂次及以上接种。

美国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婴儿和儿童接种5剂次DTaP疫苗,其中包括在第2、4、6月龄接种的3剂次基础免疫,在15~18月龄接种的第4剂次,及在4~6岁之间接种的第5剂次。

学龄前进行百日咳加强免疫可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百白破免疫程序调整后,我国婴幼儿也与国际接轨,享受5剂次百白破的免疫。

二、为什么要调整免疫程序?


01 “百日咳”危害大!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为流涕、喷嚏、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回声,咳嗽持续时间长,病程可持续6~12周。


婴幼儿特别是小于1岁的婴儿容易出现发绀、气促、窒息,严重者易并发百日咳肺炎而致肺动脉高压甚至死亡。青少年/成年人也易感染,但是症状不典型,可以作为传染源感染婴幼儿。

02 为什么首针要提前?

①2月龄婴儿处于百日咳免疫空白区

据我国百日咳病例就诊数统计:报告24例死亡病例(0-2月龄21例,≥3月龄3例)。其中,仅1例3月龄婴儿于发病前4天接种1剂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②疫苗前时代

传播模式由婴幼儿向青少年或成年人传播,百日咳在儿童中高感染、高发病、高流行,青少年/成人通过反复接触百日咳杆菌而产生免疫力且体内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孕妇体内高水平抗体可以通过胎传抗体被动保护出生不久的婴儿。

③疫苗时代

传播模式发生改变,由青少年/成人传播给婴幼儿。

大规模接种疫苗后,儿童普遍得到保护,百日咳发病率一直处于低流行状态,儿童体内抗体随时间逐渐衰减,到青少年/成年期,体内抗体已经不足以起保护作用,母传抗体水平不足以保护婴儿。我国的免疫程序在3月龄接种,这阶段婴儿在高风险中裸奔!

大量临床数据,小于1月龄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最高,病情最危重,风险最高,现有免疫程序已经不适应当前百日咳发病的防控。


④世卫组织建议

百日咳疫苗是预防和减少婴幼儿重症及死亡的最有效措施,WHO建议:所有国家都应尽早、及时完成百日咳疫苗接种,首剂接种最迟不超过8周龄 (2月龄) 。

我国百日咳免疫程序调整极大地保护了小婴儿的健康。

03为什么要接种5针百白破疫苗?

原有免疫程序18月龄接种最后1剂百白破疫苗,至6周岁接种的是白破疫苗,不含有百日咳成分,6岁以上人群百日咳水平逐渐衰减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大量百日咳流行病学或血清学相关研究提示:儿童接种百日咳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在接种第4针百白破疫苗后5年,百日咳抗体仅有5,60IU/ml。

此时,6岁以上人群的百日咳抗体水平较低,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将6岁儿童的白破疫苗换成百白破疫苗,降低了相关人群的感染风险。

因此,首针提前1个月和将6岁组接种白破调整为百白破疫苗,及时填补了2月龄组的免疫空白,并予以大年龄组儿童得到百日咳的加强免疫,保持高免疫水平,降低发病率。



百日咳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单人份)


产品说明:本产品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中的百日咳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IgG抗体。适用于百日咳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检测抗百日咳类毒素和丝状血凝素IgG抗体。


四、调整后的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5剂次。

基础免疫:2月龄、4月龄、6月龄分别接种1剂,
加强免疫:18月龄、6周岁分别加强接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