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冠疫苗,您了解多少?

来源:www.kangzhu.com  发布日期:2020-12-30 11:08:52

如今,天气逐渐转冷,国际国内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抗疫的“终极武器”,新冠疫苗可以说是万众期待。近期,我国已开始对部分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生鲜市场、交通运输、医疗疾控等工作的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那么,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水平如何?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就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进行了梳理。

安全有效是关键

总体而言,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疫苗研发工作。目前我国有15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包括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和1款重组蛋白疫苗,在数量和涵盖的技术路线方面,我国新冠疫苗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III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就是让一定规模人群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的方式,最后在这些受种人员中找到足够数量的感染病例。对感染病例进行中期或者终点揭盲的分析,看有多少感染者是打疫苗以后感染的,有多少感染者是没有打疫苗感染的,以这样的方法来计算疫苗的保护效力。

新冠疫苗接种后发挥作用的免疫机理是,疫苗能够特异性识别侵入的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在遇到相同病原时便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原,达到预防效果。在接种疫苗第二剂次的两周后,疫苗会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同时,疫苗保护效力和疫苗的接种率有很大的关系,当人群中的接种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时,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

评价疫苗最关键的两个质量指标,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指的是接种疫苗以后,受种对象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就认为疫苗是安全的。

我国的新冠疫苗开展的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经开展的近百万人次的疫苗紧急接种,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虽然有一些轻微不良反应,但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在紧急使用新冠疫苗的过程当中,有6万多名疫苗接种者去过境外的高风险地区,而至今没有收到1例严重感染病例的报告,这也显示了我国新冠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种疫苗很重要

接种新冠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即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而且感染后绝大多数人会发病,有的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就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接种疫苗可以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从而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

在接种新冠疫苗前,公众应当首先了解疫苗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和接种流程,包括禁忌内容、接种准备等。受种者需将自身健康状况如实报告给接种医生,由接种医生来判断是否能够接种疫苗,并携带所需证件,协助完成疫苗接种记录。

专家特别提醒,不建议发热患者、慢性病发作期患者、急性病发作患者、孕妇等群体接种新冠疫苗。另外,由于新冠疫苗研发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研究结果,无法确定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以及免疫效果。因此,不建议同时接种两种不同类型的疫苗。

受种者在疫苗接种后,要关注自身有没有异常情况。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与其他灭活疫苗类似,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等,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严重异常反应通常指接种后发生危及生命或造成伤残、失能等情形,需要采取现场急救和住院治疗等措施。根据目前的我国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没有此类严重异常反应情况发生。

受种者仍需注意,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和晕厥一般出现在接种疫苗后的30分钟之内,虽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接种后还是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如果离开后,受种者出现了高热超过38.5摄氏度,或局部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需及时向接种医生报告,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还有一种情况是可能发生偶合反应。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处于其他一些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在接种的时候,这个疾病也同时发病。这种情况跟疫苗的接种、质量均没有关系,不属于不良反应。

防疫之弦不能松

接种新冠疫苗后,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不用再戴口罩了?特别是元旦、春节临近,去年大家就没有好好团聚,今年是不是可以补偿一下?

专家对此给出了建议。对于个人来说,从接种疫苗到产生保护效果,需要一段时间;对于社会群体来说,让足够比例的人接种上疫苗,筑起免疫屏障,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防止今冬明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弹,不能把宝全押在疫苗上,现有的各项防控策略和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

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各地应加强节日期间新冠肺炎防控和安全出游知识宣传,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控,提倡在人群聚集和密闭场所,保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对个人而言,这些仍然是防控疫情、防止个人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如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元旦、春节期间要合理安排行程,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不必要出行,鼓励春运期间错峰返乡返岗。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不建议出行。如果准备跨地区出行,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形势和防控政策,了解目的地近期是否有病例或疫情发生,中高风险地区建议暂缓出行。

减少旅途风险。节日期间,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应加强通风、消毒等措施。乘客应准备充足的口罩、手消毒剂等物品,供途中使用。乘坐飞机或火车时,要遵守秩序、有序排队,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做好手消毒等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在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同时,做好旅途中的健康监测,并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聚集性活动应尽量减少。单位举办聚会等活动应当控制人数,50人以上的活动应当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家庭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

专家同时表示,在过去近一年的防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我国已经积累了一整套及时发现、及时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防控策略。目前,国家部署的今冬明春防止疫情反弹的各项措施已经落实到位,国务院还派出了督导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控措施进行督导检查,这些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今冬明春疫情卷土重来。

上一篇:狂犬病预防消毒处置操作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