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最新报告丨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2025年10月)
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WHO最新报告(2025年10月)
中山市循证感控团队
检索、编译:岑惠珊 中山市人民医院
全球概况
现有数据显示,截止至9月30日,全球共报告了263 592例疑似CHIKV病例和181 679例确诊病例和155例CHIKV疾病相关死亡病例。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特定地理区域存在基孔肯雅热疫情局部复苏或暴发。美洲地区报告病例最多,其次是欧洲地区(主要是印度洋法国附属岛国病例)。
表1 2025年至9月各地区CHIKV疑似和确诊病例数和死亡人数
注:不同国家/地区的最新报告日期不同。
图1 2025年1月至9月向世卫组织报告或卫生部公开分享的CHIKV疾病病例的地理分布
区域概况
(一)非洲地区
截至2025年9月,科摩罗、肯尼亚、毛里求斯和塞内加尔四个国家共报告了2197例疑似CHIKV病例和108例确诊病例,其中毛里求斯的病例数最多。截至5月31日,科摩罗、塞内加尔分别确诊4例和7例病例。毛里求斯在3月15日至8月4日(流行病第12至32周)共报告本土病例1543例、输入病例40例、死亡病例0例。在肯尼亚,截至6月8日(第 23 周),蒙巴萨县确认发生疫情,截至7月6日(第27周),共报告病例614例,其中97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死亡病例0例。此后未报告新病例。
(二)东地中海地区
截至2025年9月,巴基斯坦和索马里共报告了1596例疑似病例和67例确诊病例。巴基斯坦今年的发病率与上一年相似,在5月4日至6月21日(第19-25周)显著增加,每周报告101至121例疑似病例。索马里苏尔地区确认暴发疫情,在1-6月报告488例疑似病例,其中80%为实验室确诊,也记录到与输入性旅行相关病例。
(三)欧洲地区
截至2025年9月,欧洲区域四个国家共报告了56 456例CHIKV病例和40例死亡病例。法国和意大利报告了本土病例。意大利共报告本土病例205例,分布在四个群体中(3个群体活跃)。法国在2025年共报告CHIKV病例479例,分布在54个群体(40个群体活跃),其暴发的病例增长模式与前几年不同。与2024年仅报告1例不同,受留尼汪岛及所在的印度洋地区疫情影响,法国今年病例数更多且发病时间更早,而该疫情由一种高度适应白纹伊蚊的病毒株引发。马约特岛的疫情由留尼汪岛输入病例引发,3月确诊首例本土病例,截止9月18日共报告了1255例本土病例,包括39例住院病例。而且自8月以来,传播有所消退,平均每周报告几例。
(四)美洲地区
截至9月20日,CHIKV疾病继续在美洲传播,符合预期的季节性模式。14个国家共报告了228591例疑似病例,包括100329例确诊病例和115例死亡病例。巴西占该地区所有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近96%,确诊病例为 96,159 例,死亡病例为 111 例。玻利维亚共报告了5372例CHIKV病例,其中73%为实验室确诊,另有4例死亡,99%的病例(n=3905,包括4例死亡)来自圣克鲁斯省。古巴(截止9月20日)5个省共报告3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五)东南亚地区
截至2025年9月初,东南亚区域报告了超过34628例疑似和确诊的CHIKV病例,主要来自印度和孟加拉国。印度(截止3月31日)共报告30 876例疑似病例和1741例确诊病例,确诊病例最多的州是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孟加拉国(截止8月31日)达卡市共报告732例疑似病例,其中有400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在斯里兰卡,1月至3月第二周期间3个哨点共报告151例确诊病例,其后CHIKV病例继续增加,并在6月达峰,超过一半的病例来自西部省份,科伦坡区报告占33%,主要影响41-60 岁 (36.4%)群体,儿童群体出现增长趋势。泰国方面,截至9月14日共报告1128例CHIKV病例,主要影响≥ 60岁(26%)和40-59岁(33%)群体,报告最多的省份是Bueng Kan (142), Chiang Mai (411), and Loei (125)。
(六)西太平洋区域
2025年,西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了21 299例CHIKV病例,包括4个输入病例,没有死亡病例。5个国家报告了本地传播,6个国家报告了输入病例,5个国家年内未报告病例。
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截至9月27日,广东省共报告16 452例本地传播的确诊病例。这是中国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最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这起疫情波及21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佛山市(10032例)、江门市(5209例)、广州市(590例)。9月1至21日期间,广西报告本土和相关病例297例,福建报告124例,其他省份如如湖南、四川和海南省报告少数本土病例。截至8月16日,全国所有本地报告病例年龄分布为:0-5岁3.1%,6-17岁13.6%,18-45岁37.0%,46-60岁23.3%,61-74岁15.2%,≥75岁7.8%。截至目前,所有报告的病例均为轻症病例,没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在印度尼西亚,截至7月31日,19个省份共报告了3608例CHIKV确诊病例(去年同期1399例),未报告死亡病例。未来病例增加的风险仍存在,特别是从雨季到旱季的过渡期间,重点关注人口最多、访客量最大的省份如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和万丹。在马来西亚,截至8月2日,共报告40例CHIKV病例(去年同期63例),未报告死亡病例,3个基孔肯雅热群体。在菲律宾,全国趋势一直在波动,截至8月16日,共报告了628例CHIKV病例,较去年同期(2886例)减少78%,死亡病例1例(病死率:0.16%)。女性病例占66%(414/628),中位年龄33岁(1-87岁)。在新加坡,截至9月20日,报告了25例CHIKV病例(去年同期12例),未报告死亡病例,也未报告持续的本土传播。大部分病例有基孔肯雅热受影响地区旅居史。
风险评估与建议
(一)全球进一步传播风险仍然很大
2025年,基孔肯雅热在许多国家卷土重来并在全球快速扩张,这使得全球仍面临巨大的持续传播风险。尽管一些区域目前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其他区域正在经历疫情复苏,病例数显著增加。此外,一些国家在以前未受影响的人群中出现病例。全球整体呈现特定地理区域病例大幅增加的现状。与此同时,基孔肯雅热可能被受感染者引入新的地区,在蚊媒伊蚊和易感人群存在情况可能会形成局部传播,因此地理传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以前未受影响地区的人口免疫力有限、媒介繁殖的有力环境条件、诊断检测能力的差距、人口流动性及贸易增加等加剧这种风险。
CHIKV全球传播增加受多种因素驱动,包括:
- 1. 伊蚊的地理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与货物和船只中携带的伊蚊未成熟阶段(幼虫或卵)的运输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气候变化和周期性极端事件导致适宜伊蚊生存的栖息地增加,这使得基孔肯雅热在以往未受影响的地区传播的可能性有所上升;
- 2. 无规划的城市化进程和水资源管理不善,为病媒伊蚊繁殖创造了条件,并导致疾病传播循环持续存在;
- 3. 病媒控制项目覆盖率低或缺乏可持续性;
- 4. 索马里、苏丹、也门等高危国家因政治不稳定和冲突,面临更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包括医疗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从而阻碍病例检测和疫情应对工作;
- 5. 往返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增加,将病例引入具备有效蚊媒(可传播病毒的蚊子)种群且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
(二)WHO呼吁所有国家加强应对能力建设
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检测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能力、协调公共卫生应对和临床管理的总体能力,以及免疫学上对CHIKV易感的人口比例(即以前未感染过CHIKV的人)。小人群的环境可能因一部人感染后获得免疫力而暂时中断疫情,但在较大人群中,由于有足够多的易感人群,传播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存在,进而导致持续的疫情暴发。而且幼儿、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既往健康问题的人患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些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因此,WHO呼吁所有国家加强其医疗保健和实验室系统建设,以便能快速发现、及时报告和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加强监测、加强病媒监测和控制以及改善公共卫生准备对于降低进一步传播的风险至关重要。为此,WHO对成员国提出了以下加强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1、加强医疗系统能力
基孔肯雅热发病率高,可引起大规模疫情,影响1/3至3/4的易感人群,可能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及早发现严重疾病进展并获得适当医疗救治,是应对临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尤其对于重症风险较高的人群(相关风险因素包括:年龄>65 岁或<1 岁、存在基础疾病、孕妇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可在分娩时发生垂直传播进而导致新生儿基孔肯雅热,并可能引发脑炎、肝炎、心肌炎等多种并发症)。
各国在CHIKV及其他媒介传播疾病的检测和报告能力上存在差异,且常以回顾性方式上报疫情信息,实时流行病学数据缺失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应对工作。WHO建议加强快速检测和报告CHIKV及其他媒介传播疾病的能力,为公共卫生应对提供关键的实时流行病学数据。适当的临床检测和与病例管理措施、做好病例激增的卫生服务准备同样重要。
2、加强监测
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更准确地确定CHIKV感染的发病率和趋势至关重要。目前的监测系统通常将登革热置于其他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之上,导致临床误诊和误报 CHIKV 为登革热。加强监测能力将支持更有效的风险沟通,并指导有针对性的病媒控制战略。鉴于邻国可能传播疫情,持续密切监测区域局势以及积极的跨境协调和信息共享也至关重要。
3、实验室确认
尽管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获得了进行 RT-PCR 检测的能力,但基孔肯雅热检测试剂成本过高使得可用性有限。血清学检查通常更便宜且更容易获得,但在某些地区,血清学检测可能与其他甲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并产生假阳性检测结果。

产品说明:本产品用于定性检测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热IgG/IgM 抗体。
4、预防控制
预防工作侧重于监测和控制主要在白天叮咬的伊蚊。为防止室内、外蚊媒叮咬,衣物尽可能多地覆盖皮肤。应使用纱门纱窗防治蚊子进入室内。严格按照产品说明将驱蚊剂涂抹在裸露皮肤或衣物上。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 CHIKV 感染的最佳保护。怀疑感染CHIKV的患者应避免在患病的第一周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给蚊子,从而可能传染给其他人。
减少CHIKV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蚊媒和减少蚊子滋生地。关键在于动员社区,通过每周清空和清洁装有水的容器、处理废物以及支持当地的蚊子控制计划等行动减少蚊子滋生地。
在疫情暴发期间,加强针对成蚊和幼虫的病媒控制活动是阻断CHIKV传播周期的优先事项。这也可以作为控制蚊子数量的紧急措施。
白天睡觉的人(例如幼儿、病人或老年人)应使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来对付日间叮咬的蚊子。
下一篇:增长近20倍,今年80719例,日本百日咳持续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