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高传染性强,“白喉”并未完全消失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伪膜形成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白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传播,还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染病,它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尤其以冬季春季为高发期。
人类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唯一宿主,人群普遍易感,其中年龄小于15岁儿童最易感,免疫力水平低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也易感。潜伏期为1—7天,多数为2—4天,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白喉的传染源通常为白喉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病菌可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易感人群可通过呼吸道或破损皮肤黏膜感染细菌。白喉的致死率极高,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死亡率为5%~17%。虽然广泛接种疫苗可建立免疫屏障阻断白喉传播,但由于疫苗分配不均等原因,在亚洲和非洲等部分国家,每年仍有数以千计的白喉病例报告和疫情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白喉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白喉疫情防控可具体分为3个阶段:计划免疫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和扩大免疫规划阶段。白喉报告发病率随免疫规划的不断进行呈逐渐下降趋势。
1950—1977年计划免疫前阶段平均发病率为7.47/10万,其中1960年发病率最高,为23.33/10万。
1978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并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程序,白喉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且流行范围逐步缩小;
1978—2006年计划免疫阶段,白喉平均发病率为0.19/10万;
2000—2006年,仅个别省份有散发病例报告;
2007—2019年扩大免疫规划阶段无白喉病例报告。
直至2020年,在长达10年多未有白喉病例报告的情况下,中国境内又出现2例白喉病例。表明白喉的监测及防控仍需持续进行。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青少年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咽白喉
1. 普通型:起病较缓。有咽部疼痛或不适感,咽中度红肿,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症状有轻度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表现为不活泼、哭闹和流涎。
2. 轻型:咽部轻痛及红肿。假膜局限于扁桃体,其一侧或两侧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
3. 重型:普通型未及时治疗,假膜迅速扩大,由扁桃体扩展至悬雍垂、软腭、咽后壁、鼻咽部和喉部。假膜厚,边界清楚,呈灰黄色或黑色,周围黏膜红肿明显。扁桃体明显肿大。颈淋巴结肿大、压痛,周围组织可有水肿。全身症状严重,有高热、面色苍白、高度乏力等。常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4. 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阻塞咽门,影响呼吸,或因有坏死形成溃疡,有腐臭气息。颈淋巴结肿大,软组织水肿明显,形如“牛颈”。全身中毒症状极重,有高热、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黏膜出血。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奔马律等。
喉白喉
多为咽白喉向下蔓延所致,原发性少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梗阻症状,有声音嘶哑或失声、呼吸困难、犬吠样咳嗽、呼吸时有蝉鸣音。梗阻严重者吸气有三凹征,并有惊恐不安、大汗淋漓、发绀,甚或昏迷。如未及时作气管切开,常因窒息缺氧和衰竭而死。假膜也可向下延至气管、支气管,形成气管、支气管白喉。此时呼吸困难更重,气管切开后,一度缓解的呼吸困难短期内再度加重,假膜如被吸出或咳出后,呼吸困难立即减轻或缓解。
鼻白喉
见于婴幼儿,多与咽、喉白喉同时发生,单纯性鼻白喉很少见,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黏稠的浆液性鼻涕,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结痂,经久不愈,鼻中隔前部有假膜,张口呼吸等。继发性鼻白喉,除上述表现外,中毒症状较重。
其他部位白喉
皮肤白喉见于热带地区,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表面附有灰色膜状渗出物,病灶多在四肢,无中毒症状。其他如眼结膜、耳、口腔前部、女孩外阴部、新生儿脐带、食管和胃等,也可发生白喉,但极少见。
并发症
1. 中毒性心肌炎:最常见,发生率约10%,心电图异常者可达25%左右。多发生在病程的第2—3周。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传导阻滞等改变。
2. 周围神经麻痹:多见于病程第3—4周。主要侵犯颅神经,以舌咽神经受损引起的腭咽肌瘫痪最为常见。此外,可见眼肌、面肌、四肢远端肌、肋间肌、膈神经肌、膈肌等瘫痪。白喉引起的神经麻痹,一般可在2—3个月内恢复,不留后遗症。
预防措施
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免疫力,但抗体从3个月开始明显下降,1岁后基本消失,1-5岁发病率最高,所以为了提前预防白喉,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及时接种疫苗。对易感者预防接种白喉类毒素是控制白喉的根本措施:对学龄前儿童应预防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可产生良好免疫力。因我国白喉发病率年龄高移,成人对白喉免疫水平下降,因而有必要对少年和成年人进行白喉类疫苗接种。
(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隔离并积极治疗患者,对密切接触者采取7天留观并作咽拭子培养等措施,可避免疾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