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进入流行季,夏日防蚊很重要!
在炎热的夏季,蚊虫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恼人的叮咬,还可能传播一些严重的疾病,如乙脑和登革热。为了保护家庭的健康,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防制蚊虫至关重要。
一、乙脑——蚊虫作祟的“脑炎危机”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目前已进入流行季。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发病率大幅下降,但乙脑病毒感染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乙脑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需要高度、优先预防的传染病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秋季,其流行强度与气候、地理条件(蚊子密度、气温、降雨量)及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畜(如猪、牛、马、羊等)、家禽(如鸡、鸭、鹅等)等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三带喙库蚊等蚊虫叮咬猪后再叮咬人形成传播循环。乙脑病毒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从而形成猪→蚊子→猪或人的传播链。
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乙脑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混乱、抽搐,严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历史疾病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10岁及以下的小朋友发病率较高。预防乙脑的最有效措施是防蚊灭蚊和接种乙脑疫苗。
二、登革热——蚊媒传播的“热带风暴”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眼后疼痛、关节和肌肉痛、皮疹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多分布在沿海或沿边地区。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登革热的关键同样在于防蚊灭蚊。
三、蚊虫防制的“锦囊妙计”
(一)环境治理
1. 清除蚊虫滋生地: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环境的积水,如花盆、水桶、水槽、废旧轮胎等,因为这些地方是蚊虫产卵和幼虫生长的温床。
2. 改善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垃圾和杂物的堆积,避免为蚊虫提供藏身之处。
(二)物理防制
1. 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2. 使用蚊帐:在睡眠时提供有效的防护。
3. 电蚊拍:可直接击杀室内的蚊虫。
(三)化学防制
1. 蚊香:包括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和电热蚊香液等,通过释放驱蚊成分来驱赶蚊虫。
2. 杀虫剂:如喷雾杀虫剂,可用于杀灭室内外的蚊虫,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食物。
四、个人防护的“必备秘籍”
1. 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2. 涂抹驱蚊剂:选择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如黄昏和黎明)外出,特别是在蚊虫密集的地方。